那时候天总是很蓝(大学篇·上)

2003-10-14 by 开心就好

不知不觉[,]{lang="EN-US"}大学四年的生活就这么一眨眼间就过去了[.]{lang="EN-US"}毕业的生活十分忙碌[,]{lang="EN-US"}忙的甚至没有空闲的时间去回头[,]{lang="EN-US"}看看那片走过的天空[.]{lang="EN-US"}于是在记忆中[,]{lang="EN-US"}那片天空是阴沉沉的[,]{lang="EN-US"}课堂、宿舍、图书馆的三点一线一直延伸,是乎如此没有过尽头。[]{lang="EN-US"}

在这大家都已睡去的夜里,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已经是凌晨三点多了,突然想起了大学同学、中学同学,甚至还有小学同学,突然之间才发现,过去的天空其实很蓝,过去的故事也很让我感动,而当时,我为什么没有在意呢?[]{lang="EN-US"}

大学的同学最让我怀念的还是那帮宿舍的哥们,虽然我们的宿舍是个混合宿舍,虽然只有六个人,却是包括物理系与计算机系,本科班与专科班,四年制与三年制与两年制,一班、二班与三班,每个人在这种分类中都会获得一个身份。但是在宿舍里面,我们却是共同的身份[----]{lang="EN-US"}电脑爱好者,记得宿舍繁盛时期,我们六个人的宿舍却放了七台电脑[---]{lang="EN-US"}包括我在私企中暂用的一个笔记本。我们六个人,抱负各自不同,舍长(大明白)是硬件爱好者,每天抱本《新潮电子》之类的书刊浏览,张罗着为自己的三台电脑升级(他家三口人,一人一电脑)。刘总是局域网[“]{lang="EN-US"}工程师[”]{lang="EN-US"}(现在已经是[MCSE]{lang="EN-US"}了),经营一个电脑游戏厅,陈老大是一个标准的游戏迷,为了一个魔法门可以三天不睡觉,不吃饭。好东东则是一个电脑美术工作者,最喜欢的事情是把梁咏琪、朱菌及孟庭苇的画像改造成与自己环拥的场面,舒工则是整天[“]{lang="EN-US"}游手好闲[”]{lang="EN-US"},在电脑上看看小说,打打拖拉基之类。我则是一个标准的网虫,每天晚上就要霸着电话,上网。外宿舍的人都说我们怪,把我们当作怪物一般看待,我们还有一个宿舍章程(是我起草的),其中有一条就是我们的女朋友必须都得是个电脑迷,那时候我们就想以后结婚生子之后互相串门,连机打红警之其乐何穷矣,可是最终我们都违背了誓约,凡是交女朋友的没有一个是电脑迷,相反对电脑都是深恶痛绝着,因为在她们看来,电脑霸占了她们的男朋友。[]{lang="EN-US"}

[ ]{lang="EN-US"}大学里对于电控制得很严,每天早上六点来电,八点就停,中午来一个小时,晚上则是从五六点到十点半,而且功率控制得只能开两台电脑外加一个电视,我们大家只能轮流开机。后来大家想了一个损招:偷电。那天夜里三点多,我们全部睁开了眼睛,偷偷溜到楼道里,放风的放风,踩点的踩点,准备工具的准备工具,在大家的完美配合下,在无人知道的情况下,完成了一次[“]{lang="EN-US"}引电入舍[”]{lang="EN-US"}工程,工程耗资不大,可是却是[“]{lang="EN-US"}功在当代,利在千秋[”]{lang="EN-US"}呀,从此,宿舍里面六台电脑半夜齐鸣,打游戏得冲峰陷阵,上网得执猫冲浪,每个人都有活干了,这段时间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事情就是半夜里我与刘总睡不着,讨论了一夜的[Linux,]{lang="EN-US"}最终感觉[“]{lang="EN-US"}说不如做[”]{lang="EN-US"},在四点钟的时候,两个人在一台笔记本的协助(用他看帮助光盘)下,第一次成功安装了[Linux.]{lang="EN-US"}

可惜,好梦总是短暂的,[“]{lang="EN-US"}那一天早晨,从梦中醒来,侵略者闯进我家乡[”]{lang="EN-US"},前一天晚上,会长大明白的女友为了犒劳我们的打印论文之功,为我们送来了几个鸡蛋,早晨六点钟的时候我们决定靠这几个鸡蛋来充饥,于是,陈老大拿起电热炉煮上了鸡蛋,大家又钻进了被窝,就在鸡蛋快熟的那一刻,香气溢满整间宿舍,并且飘到了楼道,从四层飘到了一层,顺风飘到了学宿办,学宿办的老师从睡梦中醒来,迷迷糊糊摸着香味就来到了我们宿舍(这让我想起了《猫和老鼠》之类动画片里面的片段),结果把我们来了个一窝端,最终受到了严重警告及每人罚款五十元的处分。由于我那时在外有兼职,后来据说,学宿办老师给其余五人[“]{lang="EN-US"}以劳代罚[”]{lang="EN-US"}的措施,让他们到女生宿舍楼帮助女生安装电视,执行劳改,让我后悔不迭。我们的好东东也从这件事后为一位女研究生害上了相思病,终日闷闷不乐,也不再为朱菌之类整容,而开始校园散步盯梢行动,不过直到毕业,东东还是一个人,形单影只,灯影相吊[……]{lang="EN-US"}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