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件人才培养的失败
2006-09-26 by 开心就好虽然我在大学里面学的物理专业,但实际上,我的大部分物理知识基本上都来自于《时间之箭》、《可怕的对称》等物理学科普读物上,这是我今天早上翻看这几本书的时候突然悟出来的。
从初中开始,一直在学物理,我现在已经记不清牛顿的那几个重要的定律了,惯性定律应该是牛顿第一定律吧?同样,虽然是在大学一年级才第一次看到真正的电脑,可是实际上,在大学里面辅修的相关计算机语言课程我一直都是及格就好。因为说实话,当一个东东成为学业的时候,你就怎么也提不起来兴趣了(强迫式灌输教育的后果)。相反,五笔字型却是我的强项,那是在高中毕业之后,在家里面玩够了,找哥们借了一个小霸王电脑(号称486)以及一本技校的计算机教材,慢慢学起来的。
从小老师们就教导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相信现在业界中大部分朋友对于计算机技术还是充满兴趣的,但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我认为有50%感兴趣就差不多了。记得我在读大学的时候,曾经亲眼目睹一个学了计算机专业四年的女孩子如何在计算机面前无所适从的样子。
去年我负责华南区的ISV工作,其中的一部分业务是“实训”,如何协助帮助计算机专业的院校与IT企业之间建立起相关的桥梁。在调研的时候,发现这里面有很多的鸿沟:一方面是学生找不到如意的工作,而IT企业却找不到称心的人才。双方都会把包袱推给对方。也有很多培训机构看到了这方面的市场,而投身于其中,试图解决此难题(千人工程,北大青鸟,福建宏天,成都金海洋,西安瀚博)。
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北京理工大学建成实训基地,让学生上课变上班。这又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让学生亲身感受国际规范的项目开发流程,在真实的企业项目开发过程中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积累项目开发和团队合作经验。我不太了解具体的实施过程,但如果还是走进原来的灌输式教育,中国的软件人才培养可能仍然是失败的。
软件人才是一种综合型人才,而非仅仅是精通几门计算机语言就能做得来的,而且说实话,看简历看多了之后,你会发现现在的“精通”已经成为了一种笑话了。现在的时代流行“充电”教育,到了一个阶段,感觉没有电了,再去充。而很少有人真正的系统性的去学习一些东西。不要只是把MSDN当成速查书,也不要把网络仅仅认为是“搜索”,在需要的时候才去用。在TechED 2006会议上,也与一些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我的建议就是两点:1. 演讲; 2.写书。演讲可以训练你的沟通能力,同时演讲前的准备会使你扎实的去学习一些知识,讲的内容可能只是你准备的内容的25%。另外一点,写书也可以锻炼你的系统性思维,从而把一门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学习。
在单位工作的时候,由于老板希望能够快速完成项目,可能无法给你更多的时间让你来写书或者演讲。所以很多时间就要靠自己了,比如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或者在公司内部搞一些Tech Talk例行活动。大家每周轮流讲一些系统性的知识点,我相信在不太长的时期内,你即可以[做最好的自己]{.underline},也可以让公司了解到这种活动的价值。
希望更多的机构抱起教育为国的信念,而不是仅仅想从中分一桶金。